10 月 30 日,比亚迪(002594.SZ)2025 年三季报重磅出炉,以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彰显行业龙头实力:前三季度营收 5662.7 亿元同比增长 13%,创同期新高;研发费用 437.5 亿元同比激增 31%,远超 233.3 亿元的同期净利润;海外销量 70.16 万辆同比暴增 132%,三大核心数据勾勒出 “研发为王、全球开花” 的发展蓝图,比亚迪经营指标表现亮眼。
 
研发投入 “超净利”,技术护城河持续拓宽
“研发之王” 的本色在三季报中愈发鲜明。前三季度 437.5 亿元的研发投入,不仅较特斯拉多出 109 亿元,更连续两年同期领先海外巨头超百亿,累计研发投入已突破 2200 亿元大关。这份投入绝非短期激进,而是跨越 14 年的战略定力 —— 过去 14 年间,比亚迪有 13 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,用长期主义构筑技术壁垒。
持续加码换来了颠覆性技术的密集落地:2025 年推出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、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、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三大技术王牌,成为拉动销量的核心引擎。其中 “天神之眼” 堪称 “智驾平权” 典范,覆盖四大品牌 31 款车型,价格下探至 10 万元级,截至 9 月累计装车量突破 170 万辆,成为国内装车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,其 78% 的选装率印证了市场认可度。技术自信之下,比亚迪率先承诺智能泊车场景 “全面兜底”,不设赔偿上限、不限首任车主,彰显行业领军者担当。
 
全球化 “加速度”,海外市场成增长引擎
如果说研发是内生动力,全球化则是比亚迪业绩增长的 “外拓翅膀”。前三季度 70.16 万辆的海外销量,不仅同比激增 132%,更远超 2024 年全年海外销量总和,提前完成全年出口翻倍目标。如今,比亚迪产品已覆盖全球 117 个国家和地区,从巴西到日本,从欧洲到东南亚,全球化布局多点开花。
标志性事件接连上演:10 月 9 日,第 1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,巴西总统卢拉成为宋 Pro 车主,见证中国智造的全球影响力;东京车展上,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 K-EV BYD RACCO 全球首发,同步推出 “纯电 + 混动” 双线策略,海狮 06DM-i 的引入填补了当地插混市场空白。欧洲市场更被定为战略核心,计划 2026 年底前开设超 2000 家门店,今年底德国将完成 120 家网点布局,本地化运营持续深化。
 
全链条协同,机构看好长期潜力
在核心业绩之外,比亚迪的生态构建与经营质量同样亮眼。三季报显示,公司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金额下降,上游供应商付款周期缩短,以实际行动践行协作共赢,助力中小企业发展。销量端,前三季度全球累计销量 326 万辆同比增长 18.64%,完成全年 460 万辆目标的 70.87%,稳居全球新能源销冠。其中智能化车型成为绝对主力,高端品牌腾势、方程豹的快速增长,推动品牌价值持续跃升。
国际投行纷纷看好其发展后劲,花旗在最新研报中预测,比亚迪 2025 年销量将达 467 万辆,2026 年增至 539 万辆,核心驱动力源自高端化突破、插混技术优势、完善产品矩阵与强劲海外增长。随着马来西亚 CKD 工厂 2026 年投产、更多颠覆性技术落地,比亚迪正以 “技术 + 市场” 双轮驱动,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。
 
从研发投入的 “厚积薄发” 到全球化布局的 “攻城略地”,比亚迪用三季报数据证明: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,方能实现高质量增长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与全球化的深度融合,这家中国车企的全球征程更值得期待。


